堅持“四個尊重”助力實現“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并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和高度關注。“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也是每個教職工的夢。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保證每一位教職工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對于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中國夢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2013年“五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
量”、“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將“四個尊重”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方針,充分反映了時代精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尊重勞動是“中國夢”的基本價值取向。尊重勞動不僅是一種價值觀念,更是一種價值行為,它要在一個民族的總體勞動、一個人的長期勞動、在各種形式的勞動中體現出來。勞動者是勞動的主體,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念,必然要落實到造福勞動者上。
中國夢之中包含著教育強國之夢。高校在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中承擔著關鍵作用,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因此,在中國夢的內涵中,“人”是最關鍵的因素。無論是國家富強,還是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勞動者腳踏實地的勞動來創造。尊重勞動,才能真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為實現強國之夢作出貢獻。
在高校,尊重勞動就是要尊重教師的勞動。教師的勞動就是教書育人,培養出更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都要讓他們獲得平等的權利和公正的對待,讓他們都能得到同樣的社會尊重和人格尊嚴,特別是激發他們教書育人的內在動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實現中國夢,根本上是為人民謀幸福,讓更多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夢的實現就需要充分發揮大學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重要源泉的作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學校工會的積極作用,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二、實現中國夢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教興國”,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中國國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其主旨是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學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精神培育的重要機構,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源泉,是整個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力量,實現“中國夢”,就要以實干助力、以創新加速。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大學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一切辦學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聚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科學技術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以及提升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上,推動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
尊重勞動就要保護、吸引優秀人才匯集高校,使高校在高水平的師資儲備、人才培養、學術成就、科學技術創造力和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獲得優勢,形成鼓勵大家干事業、支持大家有作為的激勵機制。因此,尊重和保護創造性勞動,既高度重視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創新能力,又高度重視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巨大作用,切實把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目標聚焦到世界科技和文化前沿、提升原始性創新能力上才能充分調動各個學科教師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中國夢注入更大動力。
三、實現中國夢需要全面發揮工會組織的職能。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實現和發展勞動者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是推動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之一。最近召開的全國工會十六大指出,各級工會組織要繼續發揮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團結廣大職工投身現代化建設事業。高校工會作為學校黨委、行政聯系教職工推動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力量,是教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肩負著維護廣大教職工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
造福勞動者、尊重勞動,就要保證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構建教職工保障服務長效機制。當前,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高校的辦學主體和管理體制呈多元化趨勢,涉及教職工利益的聘任、晉升、勞資、醫療、福利等系列問題也更加復雜化。高校工會要緊密結合當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廣大教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認真履行工會的維護職能、建設職能、參與職能和教育職能,切實保障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讓每一位教職工享有與學校共成長、與時代同進步的機會,享有學校發展的紅利,匯聚起眾志成城、實干興邦的正能量。
維護職能是工會工作的生命所在。要積極推進和諧校園創建工作,創新高校工會參與學校管理機制,健全教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發揮工會在協調勞動關系方面的作用,維護廣大教職工的權利和合法利益。建設職能是工會工作的活力。圍繞著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活動,組織和吸引廣大教職員工積極參加學校建設,圓滿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參與職能是工會工作的職責所系,要充分利用教代會、職代會等渠道,發揮教職工參政議政的民主作用,建立健全工會與有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代表和組織教職工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教育職能是工會工作的靈魂所牽。工會要當好教職工實現中國夢的引路人,動員教職工積極投身學校的各項工作,提高教職工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引導教職工把個人的夢想轉化為實現中國夢的理想和信念,愛崗敬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崇尚尊重勞動,成就光榮夢想。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對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全面部署,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在實現中國夢的歷程中,高校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切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于孟晨) 作者系西安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來源于《陜西工人報》2013年11月1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