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7月17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陜西賽區冠軍爭奪賽暨頒獎典禮在我校未央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何玉麒出席活動并講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姚堯出席活動并致辭。
教育部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張強,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王文莉,西北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大賽監委主任萬小朋,我校黨委委員、副校長閆莉,部分高校負責人、陜西省教育廳有關部(處)室負責人、省級決賽評委代表、師生代表和企業嘉賓現場參加活動,8.6萬余人線上觀賽。

本次大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吸引省內107所學校的10萬余個項目、43.8萬余人次報名參賽,參賽規模再創新高。項目內容涵蓋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經濟、航空航天、芯片設計、醫療服務、智慧交通、文化傳播、鄉村振興等前沿與民生領域,集中呈現了陜西高校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中的改革成效。經多輪嚴格評審,639個項目進入省級復賽決賽,8個項目入圍冠軍爭奪賽。
經過冠軍爭奪賽的激烈角逐,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液火征寰—商業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定型實驗”項目、我校的“我在長安修文物”項目、西安交通大學的“粉擎速遞—應用于沖壓發動機的粉末輸運裝置”項目、西北工業大學的“竹盾御冰—大幅面無人機防除冰技術”項目分別獲得職教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高教主賽道和產業賽道冠軍。
冠軍爭奪賽之后,頒獎典禮盛大舉行。

何玉麒指出,本屆大賽構建了“紅色基因錨定方向、協同共創激活生態、前沿突破勇立潮頭”的育人新范式,以“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為紐帶,推動思政引領與創新實踐深度融合,深化“企業出題、高校答題、市場驗題”閉環機制,實現產教融合與需求導向同向發力,緊貼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促進戰略布局與未來賽道精準對接。
何玉麒強調,要把握好教育強國、強省建設的歷史機遇,以“鑄魂育人”為根本、“四鏈融合”為抓手、“服務貢獻”為目標,抓好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創新港學院建設和高校貢獻度評價改革等重點工作,在更高層次上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全力為青年學子創新實踐、成長成才搭建更廣闊的舞臺。
何玉麒希望,廣大青年學子要以“扎根大地”立心,做奉獻擔當的踐行者,在鄉村振興、圣地課堂、基層治理等火熱實踐中錘煉過硬本領;以“敢闖會創”立勢,做突破極限的開拓者,勇闖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無人區”,在攻克硬核科技中綻放青春光彩;以“國之大者”立行,做科技報國的追光者,錨定“卡脖子”技術攻堅,將個人理想融入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偉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共同書寫精彩答卷。

姚堯對獲獎團隊表示祝賀。他表示,本次大賽參賽規模、項目質量顯著提升,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涌現大批優秀成果。“企業出題、高校答題”的機制正有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與精準對接。西安工業大學始終以“國之所需,我之所向”為核心價值追求與行動指南,矢志不渝服務國家國防現代化與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依托國家級平臺和特色學科群,持續強化創新人才培養,新增國防領域專利400余項,千余項技術成果步入轉化關鍵階段。學校將以此次大賽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發揮國防特色的行業優勢,為青年學子搭建更堅實、更廣闊的實踐舞臺,助力更多奇思妙想從藍圖走向現實,走進市場。





何玉麒、姚堯、王文莉、萬小朋、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高強為獲獎團隊頒獎。
頒獎典禮現場氣氛熱烈,精彩紛呈。新民樂演奏《打虎上山》以創新的民樂語匯奏響了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時代強音。歌曲《有我》唱響了新時代青年創新的脈搏與夢想的力量。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引擎與重要載體。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是繼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回信后的又一封回信。陜西教育系統深刻領會“一項大賽、兩封回信、一脈相承”的重要意義,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決策部署,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大賽為牽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聚焦科技發展、行業產業需求,強化創新教育,深化創新實踐,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譜寫陜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人才和智力支撐。
文:李靜 劉葉 張巖波 圖:常玢超 楊笑 毛逸彬 張萌 審核:郭永春 編輯:張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