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圖書館 發布時間:2025-06-19 點擊:
(本網訊)6月18日,我校圖書館聯合文學院、黨委宣傳部共同舉辦“文學里的故鄉”主題報告會,特邀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走進校園,與師生分享文學創作心得。文學院黨委書記程建虎、圖書館館長容曉峰、學報編輯部主任李紅巖等出席活動。圖書館副館長張邈主持報告會。
會前,副校長閆莉會見了喬葉,雙方就文學育人功能與校園文化建設展開交流。
報告會上,喬葉首先簡要介紹了茅盾文學獎獲獎著作《寶水》的故事情節,回顧了這部聚焦鄉土中國轉型的獲獎作品的創作歷程。從時代主題的精準把握、人物關系的立體構建到社會倫理的深層叩問,層層解構長篇小說創作的核心要義。
喬葉與我校文學院三位教師就小說的語言風格塑造、地域文化表達及創作理念革新等維度進行了深入探討。她提出“語言要貼著人物走”的核心理念,強調作家需以精準的方言質感和個性化的對話設計,賦予角色鮮活的生命力;她主張“在寫實土壤中嫁接藝術枝椏”,通過田野調查的素材改良、多元視角的敘事糅合與情感積淀的深層發酵,構建兼具現實厚度與文學張力的故事世界;同時,喬葉進一步闡釋了創作理念的革新路徑。她認為“人在牢籠中,身在青山外”,當代作家應突破地域書寫的表層化窠臼,在方言俚語與普適價值的平衡中尋找文化表達的支點,讓地域特色成為觀照時代精神的棱鏡,以微觀視角折射時代光影,做到“滴水藏?!薄?/p>
在互動環節,喬葉針對青年學子的創作困惑,以“跑村”與“泡村”的采風經歷現身說法,提出“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既要如“樹”般扎根生活現場沉淀生命體驗,也要像“風”一樣掠過廣袤鄉土捕捉時代脈搏。
喬葉以自己的經驗勉勵我校青年學生,“要以閱讀為舟楫,選擇經典文本進行文本分析;以筆耕為犁鏵,日常通過寫散文保持手感”。
活動尾聲,喬葉向我校圖書館捐贈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寶水》,為這場文學與青春的對話留下珍貴印記。
文:李艷 圖:符盈盈 賈巖蘇 萬里銘 審核:容曉峰 編輯:張哲源